<<  < 2014 - >  >>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 31




1、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?

::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:发现式学习教学模式、探究性教学模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等。

2、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?体现在哪里?

答: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种教学策略:

一是情景教学策略。陈老师提供了资源型教学情境的创设,引出新知识。同时陈老师还提供了问题型教学情境的创设,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,使学生的注意、记忆、思维凝聚在一起,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。

二是自主学习教学策略。陈老师设计了的运算题,在学生动手实践后启发思考:从这些运算中,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?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?

三是探究式教学策略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实际操作性探究活动较多,充分体现这一特点。如当底数是正数或零,不管多少次方都是幂都是正数,这是不成问题的 , 困难在于底数是负数的情况。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。

3、陈老师设计用 Math3.0 演示乘方运算,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?给出你的理由。

答:陈老师运用Math3.0 演示乘方运算,我觉得不错。理由:使用了Math 3.0方便快捷,人机交互丰富了教学的资源,增强了师生、生生交流的广度与深度,这使学生既知道乘方的书写形式,又理解乘方的含义,还能直观地看见乘方的结果。同时也使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的计算,不仅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,提高了学习的兴趣。

4、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、问题设计、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?

答: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时让学生折纸,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,能促进其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,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,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,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也能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;在问题设计上,折纸时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,激起学生的兴趣,总结里的提问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;在知识的扩展方面,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,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,学生乐于进行这样的练习,要求学生选作,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。

5、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?

答:陈老师这节课采用自主、探究、合作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,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,充分利用了多媒体,使得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提高,再加上多个生活实例,动手操作,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,教师和学生做到了课堂的互动。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缺少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。

我建议:

1)适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。

2)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,让学生在探究性操作中自己观察、思考、发现问题,并归纳总结。

3)在探究幂的符号规律时,可让学生动手计算正数和负数的不同次方,从而明白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,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这一新知。

4)合理整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。
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