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<  < 2014 - >  >>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 31




认真学习案例《精心分析,适应变化》后,我的收获很大,现将个人所得总结如下。

一、 请指出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?

答:王老师所列出的教学目标都对应了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。(1)知道:杜甫的生平、代表作、作品创作背景;理解:(2)古文中字、词、句的含义;(3)分析:分辨出古诗文中的虚写部分和实写部分;(4)运用:古诗文中出现的生词;(5)综合:获得怎样学习古诗的方法;获得怎样读懂古诗文的方法;获得怎样体会诗文包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;(6)评价:学生要能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,能够阅读和欣赏古诗文。同时能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,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的厚重感情,提高了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能力.

二、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,采用了什么方法分析教学目标的?

答: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,采用了归类分析法分析教学目标,把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,即“知识与技能”、“过程与方法”、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,从而确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。

三、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,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,还可以使用哪些软件来分析?请对比这些软件支持教学目标分析的特点。

答: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,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,还可以使用PowerPointFlashwordPhotshop等软件。PowerPoint做课件很容易上手,但是引用外部文件比较有限,并缺乏控制。利用flash软件可以制作精美的动画效果,将教学目标逐次显现,效果比较好,但是这种软件花费的时间较多;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目标分析,效果和思维导图工具类似,但是制作比较麻烦,耗费的时间也多。Photshop可以进行图片的编辑,但是因为分辨率的限制,如果选用的图片太小,放大时会有马赛克,影响观看效果。相比之下,思维导图工具更能满足教学目标分析的制作。

四、案例中,第一堂课效果不理想时,王老师对教学做出了调整,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哪些信息?你怎么评价王老师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,所做出的思考和调整?

答:及时调整课堂教学。本案例中,第一堂课效果不太理想,但是王老师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做出了调整,即对学习者特征进行了详细、全面的分析:

1)起点能力水平分析:这班学生大多来自乡镇和农村,由于乡村孩子上学普遍比较迟,尽管他们才上初二,年龄却与高一、高二的学生相当。(2)认知结构分析:学生生长在农村,平时住校,没有电视看,知识面比城里的学生窄。

认知结构分析:平时住校,没有电视看,了解新闻主要通过学校的广播站,新闻时效性较弱;(3)学习态度分析:班级学生求知欲很强;(4)风格分析框架: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同年级最好的。 案例中,王老师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,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,及时调整教学方案,让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有了质的飞跃,应该说他做的思考和调整都是很成功的。比如在第一节上课时,由于多媒体教室的电脑无法使用,王老师只能靠讲述伊拉克战争的故事来导入课程,但是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。在上第二节课之前,王老师了解学情后,抓住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案,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,而且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,发挥学生的阅读优势。前后课堂的比,体现出王老师扎实的功底和娴熟的业务水平。

五、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是否规范?如果不规范,应该怎样修改?个人对这堂课的看法。

答:王老师的紧紧围绕“知识与技能”、“过程与方法”、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三个维度进行教学目标阐述,从新的教学理念看应该是比较规范的。不过,王老师在通过即兴表演后可以将内容进行拓展:(1)学完本课后,你想对作者、老妇、差役等说点什么?(2)让学生比较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有什么不同,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。
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